close

【狐狸與我 The Fox and the Child】
Posted by 彌勒熊
  八月 9, 2008
資料來源: http://orzmovie.com 彌勒熊電影網 



片名:【狐狸與我 The Fox and the Child】
上映日期:2008-09-12。
類型:奇幻、劇情。
片長:92分鐘。
導演:呂克賈奎Luc Jacquet。
演員:Bertille Noël-Bruneau。
發行公司:前景娛樂。
官方網站:http://www.lerenardetlenfant.com/http:// www.foxandchild.com.tw

劇情介紹:
一個滿臉雀斑、稚氣可愛,姿態與裝扮都像極了彼得潘的小女孩,成長在自然樸質的山水中。某個秋日早晨,小女孩踏著輕鬆的步伐走在彎彎曲曲的小徑上,途中有個皮毛閃著光澤,眼神銳利,動作靈活的動物吸引了女孩所有的目光,「它好漂亮,我想馴養它!」女孩發自內心地讚嘆著,它就是本片另一個主角-狐狸。但就像《小王子》書中所說,任何關係的開端總有著長長的距離,狐狸看到了陌生人選擇倉皇離去。

從那天開始,女孩時時刻刻思念著狐狸,並且耐心、勇敢地找尋她的狐狸,這段歷險過程裡,小女孩看到了各種可愛俏皮的小動物,也見證了食物鏈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殘酷與現實。終於,女孩找到了狐狸,兩者在生疏、猜疑、熟稔、捉弄、鬧彆扭中建立了日益深厚的情誼,彼此期待、保護、遊樂,狐狸也帶領著女孩潛入山林,見識了大自然的神奇瑰麗,一切似乎如此美好,但他們或許不知道,在前方有很大的考驗等著他們,而且就存在於兩者的內心與天性中…。這段冒險旅程,不但改變了小女孩的生活與視野,也將改變你我的。

本片靈感除了源於導演童年的親身經歷,更來自於史上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經典作品《小王子》中,一個關於小王子與狐狸之間的動人寓言。影片同時具備劇情片的細膩情感與紀錄片的真實震撼,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得獎導演呂克賈奎(Luc Jacquet)以壯闊的大自然為舞台,用四季的變化作為佈景,輔以順應著時節轉換的空靈配樂,在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以及大人與小孩之間,探討著純真、勇氣、友誼、愛、佔有與記憶,過程緊湊精采,更有個令人動容、餘韻無窮的結局。

關於導演:
呂克賈奎(Luc Jacquet)不但是電影工作者,也是紀錄片工作者及攝影師。作品以記錄自然野生著名,由於他雄厚的科學知識背景、與自然山林的深厚淵源,以及對電影敘事掌握的天分,使他成為無論在票房或電影藝術成就上,都深獲肯定的導演。

擁有豐富科學素養的呂克賈奎
從學生時期開始,呂克賈奎就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1991年,他獲得法國里昂第一大學動物生物學碩士學位,93年,在格蘭諾伯大學修習自然山林棲息地管理的博士課程。參與許多研究動物行為與物種生態的田野訪查,研究過程中,呂克賈奎前往南極洲進行為期14個月的研究,這個機會建立了他對於南極的情感與了解,也為他以後的企鵝寶貝打下基礎,之後更因本片榮獲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大獎。

深愛山林田野的呂克賈奎
從小呂克賈奎就受到家庭的影響,喜好馳騁於寬廣的山林裡,常常背個背包,拿根木杖就展開了他的歷險旅程。他非常喜歡在森林裡漫遊,甚至享受在山林裡迷途的感覺,每每在大自然裡發現新事物都讓他異常興奮,尋找蘑菇、堅果與野苺,仰著頭欣賞了鳥兒們的歌唱,在山林中似乎有說不盡的樂趣,彷彿在大自然中創造了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空間,也在不同時節,觀察到許多動植物的神秘世界。這些在大自然裡點滴積累的經驗,沉澱出呂克在理性科學研究之外的感性思維,懷抱著民胞物與心去感受這片土地,更為他日後豐沛的影像創作內容注入靈魂。

呂克賈奎與電影的緣分
呂克賈奎在24歲那年,接受國家科學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的委託,展開極地鳥類生態學的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因緣際會擔任了《The Congress of Penguins》一片攝影師的職務,也在此時,發現了自己對於影像的喜愛。之後受到《The Congress of Penguins》製作人H.U. Schlumpf的鼓勵,放棄了科學研究計畫開始專心擔任野生動物紀錄片的攝影師,他的電影志業也至此展開。因為呂克賈奎對於南極洲的瞭解與情感,首支長片《企鵝寶貝(March of the Penguins)》便以極地的皇帝企鵝為主角,描繪它們在惡劣嚴酷的氣候中生存的故事。這部誠摯感人的紀錄片在世界各地都非常成功,不只在票房上獲得市場的肯定,也獲得許多國際大獎的榮耀,其中包括在2006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拿下最佳紀錄片的大獎。

《企鵝寶貝》獲得全球的肯定後,呂克賈奎便開始準備他的下一部作品,一段一直以來縈繞在他心頭的回憶,關於一隻狐狸與一個小孩的故事……《狐狸與我》。

關於演員:

Bertille Noël-Bruneau來自於都市,是個看起來善解人意又有點羞怯小女孩,在拍攝《狐狸與我》之前,Bertille並沒有特別喜歡親近大自然,甚至對動物有點畏懼,所以她花費許多工夫來取得動物對她的信賴。對於一個僅十歲出頭的孩子來說,參與這次的電影拍攝是個非常特別的體驗,在過程中,她漸漸領會到動物的世界與自然界中的生活,如同Bertille在劇中所演繹的小女孩一樣,她也察覺到我們想把喜愛的動物占為己有的慾望,其實是有衝突性的。

由於拍攝期間的相處,Bertille與片中的主角狐狸「Titus」的關係變得非常友好,在劇情中雖然小女孩花了好大的力氣才找到狐狸,又花了更長的時間才打開狐狸的心房。但鏡頭外他們卻常常玩在一起,若觀眾仔細觀察,一定可以在大螢幕中察覺兩者間微妙的默契,都是在拍攝期間漸漸累積出來的;甚至電影殺青後,Bertille常常會去看Titus,而Titus也馬上就會認出她,這是一份永恆的友誼。

Luc Jacquet(導演的話):
Bertille是個來自城市的小女孩,對山、對動物都不太熟悉,但她很樂意也了解如何去學習,她的堅持令我驚豔。開始時,想找到合適的方式與詞彙去向她解釋劇情並不容易,為此我付出許多努力,她也努力試著去適應我,很幸運地,最後我們有了很好的互動。

《狐狸與我》與《小王子》:
「你是誰啊?」小王子問:「你很好看……」
「我是狐狸。」狐狸說。
「來跟我玩吧!我好無聊。」小王子向他建議著。
狐狸說:「我不能跟你玩,我還沒被馴養。」
「什麼叫『馴養』?」小王子說。
「這是常常被遺忘的事。」狐狸說:「馴養就是『建立關係』。」
「建立關係?」
狐狸說:「不錯。對我來說,你只不過是個小孩,跟其他成千成萬的小孩沒有分別,我不需要你,你也一樣不需要我。我對於你也只不過是一隻狐狸,跟成千成萬其他的狐狸一模一樣。但是,假如你馴養我,我們就彼此互相需要。你對於我將是世界上唯一的,我對於你也將是世界上唯一的。」
(節錄自《小王子》Chapter 21〈狐狸哲學〉)

《狐狸與我》的導演呂克賈奎從小就喜歡到森林裡探險,在某個美味磨菇熟成的春天,他來到了一個杉木林地,居然發現了一隻美麗的狐狸,一開始狐狸並沒有發現他,聚精會神地找尋獵物;呂克趁此機會,小心翼翼地觀察牠,深怕一個不小心就會把牠嚇跑,當時的畫面至今仍清清楚楚地留存在他的腦海裡,特別是當狐狸發現了他的跟蹤,用一種十分堅強有力的眼神轉身與他對望,這個充滿張力的畫面讓呂克永生難忘,也成為影片開場的一幕。呂克長大後,有機會閱讀了法國知名作家安東尼‧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ot-Exupery,1900-1944)的經典鉅作《小王子》,書中第21章〈狐狸哲學〉,讓呂克再度回想起他童年時與狐狸的相遇。

儘管當時呂克非常努力地尋找,狐狸也未曾再度出現在他的生活裡,而小王子書中的情節卻巧妙地延伸了人與狐狸相處的情形,彷彿替小呂克與狐狸未完成的故事寫下續篇,影片中的小女孩,也就同時成為小王子與導演自己的化身。在〈狐狸哲學〉這則故事裡,小王子來到地球遇見了狐狸,希望狐狸可以跟他玩在一塊兒,但狐狸卻認為小王子必須先馴養牠,他們才可以玩在一起,而雙方的關係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的,必須靠著耐心,一步步向對方靠近,漸漸地,彼此產生期待,甚至有了幸福的感覺,最後將成為互相眼中的唯一,兩者的生命也將因此而更加多采多姿。

無論在國內外都受到許多讀者支持的《小王子》(法文原書名為Le Petit Prince)是聖修伯里在1943年所出版的童話作品,發行至今正好邁入第六十五個年頭在國際上,已被譯成一百多種語言發行,更是出版史上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經典作品,也因為書的大受歡迎,已被改編成話劇與音樂劇。《小王子》以第一人稱的觀點敍事,描寫作者在沙漠遇到了從遙遠星球來的小王子,從小王子有意無意的透露中,漸漸知道了他的經歷。小王子因為與驕傲的玫瑰花起了摩擦離開他的星球,四處遊歷,他在不同星球遇到了不同的成年人,而這些成年人的行為,卻讓小王子無法理解。

每個故事都以虛擬的童話口吻來影射現實社會的情境更引伸出深遠的寓意,對比著故事中成年人的世故與多慮,小王子天真浪漫的對白帶領我們尋回兒時純真的夢想,也找回生命中最寶貴,也最容易被忽略的感情。許多教育專家都肯定《小王子》是本能激發孩子閱讀興趣且充滿人性光輝的文學作品,風格清新脫俗,以冒險遊歷的故事主軸,探討愛、諒解與希望。而《小王子》之所以受到這麼多人的喜愛,也在於它雖然是本童話,但卻又不是本專讓小孩讀的童話,許多大人也都被書中所傳遞出的純真所打動,隨著故事情節發展,再次回到童年時光,尋找失去的天真與感動。《狐狸與我》也是如此,劇組把舞台拉拔到壯麗的山林中真實地描繪人與動物間的互動,不只讓孩子們見識大自然的神奇與壯闊生態圈的運作法則,更讓大朋友們想起原來我們的動機可以如此單純,只想跟對方做個朋友,讓觀眾找回純真的夢想。《小王子》的意念就這樣融入了《狐狸與我》的劇情。

電影音樂:
《狐狸與我》是部對白並不多的影片,所以在幫助觀眾進入劇情上,電影配樂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配樂輔助我們理解劇中角色的情感、他們內心深處的感覺,以及情境。而在這部電影裡,導演呂克賈奎特別表示壯麗的自然景色帶給他很大的震撼,希望藉由音樂將這份喜悅傳遞給觀眾。在製作《企鵝寶貝》的電影音樂時,法國樂壇新秀愛蜜莉西蒙(Emilie Simon)成功營造出了南極世界的極緻景色,導演希望可以延續這個新氣象,於是繼續與新興音樂家合作,請來了Evguni Galperine、Alice Lewis與David Reyes三位樂手共同打造。

Evguni Galperine生於1974年,起先在莫斯科的Gnessine學院就讀,在十六歲那年,前往法國Boulogne學院深造,主修作曲;2000年,他獲得法國國立巴黎高等音樂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erieur de Musique de Paris)的入學許可學習音樂分析與創作,並贏得SACEM大獎。從此刻開始,Evguni開始擔任演唱會作曲的工作,在維也納、莫斯科、紐約等城市,參予《Beatles Fantasy》、《Fantastic Requiem》等演出。他也曾爲《The Eternal Husband》等戲劇撰寫音樂。從2002年起,他轉戰電影音樂,作品包括柏林影展銀熊獎得獎短片《Pipsqueak Prince》、法國電視節得獎作品《LE PAYE DES OURS》等。

Alice Lewis是這次配樂團隊中唯一的女性,她出生於英國,成長在一個英語環境裡在國立高等美術學院(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 ENSBA)就讀時錄下她生涯第一首作品,在她求學過程中,亦參與許多短片配樂、舞蹈表演與廣告配樂等音樂計畫。04到05年,Alice前往中國學習京劇與古箏,回國以後,在混音大師Alex Gopher的專輯中獻聲。之後更發行了她個人融合電子與流行樂的首張專輯,在專輯中,Alice一手包辦了創作、編曲、混音等工作,是個全方位的創作才女。

David Reyes從小就受到音樂的薰陶,很早就因為興趣開始接觸管弦樂,但直到在15 歲那年為了學校的表演,寫了一首歌曲,才讓他真正領悟到自己對於作曲那股強烈的熱情、深層的喜愛,而這熱情很可能會跟著他一輩子,為了逃離這個狀態,他到比利時的IAD (Louvain-la-Neuve)學習電影,在2003年以35釐米的短片《I hate music!》取得學位。實際上,就算他轉而學習電影,也未曾離開音樂的領域除了自己的作品外,他也參與許多紀錄片、短片與電視的音樂工作。結束了在比利時電影的學習,他又進入法國巴黎師範音樂院(Ecole normale de musique de Paris)就讀專攻電影音樂創作,畢業時獲得所有評審委員一致的肯定。在獎項方面,David Reyes曾在99到01年間,連續三年奪得「World Festival of Underwater Images」的肯定,更被傳為佳話。

《狐狸與我》劇中常常出現許多細微的情感,例如短暫的快樂、童年的喜悅與煩憂等,對這些情緒,影像所能描繪的部份是常常是較為平面的,三位作曲者的挑戰在於必須利用音樂讓這些情緒立體化、具象化,並讓許多簡單的事物變得動人,於是他們在音樂中玩了許多遊戲,偷偷埋下許多精緻且複雜的音符,讓《狐狸與我》的配樂不但本身就是個非常傑出的音樂作品,搭配上影像,更是完美佳作。

電影圖文書:
電影狐狸與我圖文書由格林文化於2008年九月出版。

電影發行公司:前景娛樂有限公司。
前景娛樂有限公司為黃茂昌先生於2002年創立的影視製作與發行公司。成立六年,一步一腳印,憑藉著敏銳的嗅覺與跳脫窠臼的操作手法,屢屢讓人耳目一新,也逐漸累積發行與製作上的實力,整合國內外產銷通路與人脈。本公司發行、製作的影音作品以及所規劃的電影相關活動均獲得海內外一致的高度評價。在影片發行方面,前景公司開創了許多空前的先例與輝煌的成績,代理的影片也相當多元化。

《再見了,可魯》創下全省九千萬的票房成績,不僅榮登2004年「非好萊塢」電影的榜首,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可魯」風潮,更入選中國時報評選的「2004年十大話題」的第二名,《再見了,可魯》已被傳頌為「電影行銷」的經典案例。2005年,前景公司再次不按牌理出牌,以高達63個拷貝的大規模聯映方式,發行了紀錄片《企鵝寶貝》,最終票房超過3500萬,不僅打破了台灣史上紀錄片發行的票房紀錄(超越《小宇宙》、《鵬程千萬里》、《華氏911》10倍有餘),且在短短半年內再度開創另一波的「動物」風潮。

另一個空前的電影行銷案是2003年的「經典、楚浮」回顧展,讓包含《四百擊》、《夏日之戀》在內的40年前的舊片重回大銀幕,藉著準確的行銷手段,以及「百大名人推薦」與媒體/出版的密切配合,在票房與話題的創建上獲得空前的成功,賦予舊片全新的商機。2007年「德米與華達的影像愛情世界」影展也獲得諸多好評,展出「秋水伊人」、「柳媚春嬌」等多部影片,同時在2007年也發行兩部備受好評的法國電影「巴黎小情歌」與金馬影展大師系列專題電影「愛滋味」,廣受觀眾喜好。2004年的「岩井俊二回顧展」更請到導演來台,引發了台灣媒體與影迷的岩井旋風。

2003年推出的《無法無天》(入圍坎城影展正式單元,並榮獲奧斯卡四項提名,《中央車站》《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大導演華特沙利斯監製),在藝術片市場上也獲得觀眾一致的口碑和優異的票房。金馬獎最佳動畫《麥兜故事》、泰國驚豔歐美的功夫動作片《拳霸》、章子怡主演的《紫蝴蝶》、在國際獲獎連連的以色列同志片《我的軍中情人》等均獲得觀眾熱烈的迴響。甫上映的新片是佛朗明哥舞蹈電影《卡洛斯索拉之嚮舞》,在票房及口碑上也獲得高度的迴響。前景娛樂將持續引進第一流的電影作品給國內的觀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