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開眼電影網)
 「如果殺掉一個壞蛋,可以換得一個家人的寶貴生命,而且還可以為國家社會減少一個害蟲,你願不願意動手?」

  以這句話為前提展開劇情,《搶救紐曼亞》並非只是一部在講親子之愛的片,裡面講到更多有關人性及社會現象的東西,而且後半部處處充滿驚奇及驚訝.

  本來可能會想像全片,都會處在紐曼亞的爸爸麥登會一直在掙扎,到底該不該接受這樣的委託.
  可是其實在經濟壓力以及兒子發病愈加頻繁之下,他很快就做了決定,也就因而引發了一連串無法收拾的後果.我們看的是電影,電影可以暫停或重來,但是他的人生卻不可能因為自己的意志,而再倒退並重新做選擇,時間是公平的,讓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機會,不公平的,是其他的外在條件及因素.


  
  這部片想要闡述的其中一個主題是金錢的價值
  讓有繪畫天賦、有教養的紐曼亞動心臟手術,需要三萬歐元.
  一幅很昂貴的精緻畫框,價值也是三萬歐元.
  對一個可以輕易花費3萬歐元買畫框人來說,三萬只是零頭.
  當一個人負債到50萬歐元時,3萬歐元抵還不了債務,也是更小的錢.
  可是對一個全家資產都賣掉也只能湊到五千歐元的家庭來說,三萬歐元何其大!
  當富有的人開著名車享樂,或四處壓榨窮人時,窮人卻是為了一些些金錢在博命掙扎.
  這點讓我很感慨呀,因為我跟大多數的人一樣,是口袋裡面錢不多的窮人.
  所以,萬一當我遇到這樣的事情,我該如何是好呢?


  另外一個是關於生命的價值.
  所謂的命好命賤,該怎麼去衡量?
  黑道大哥是負債者口中的大壞蛋及敗類,但卻是他妻女心中的依靠及堡壘,以及旗下小弟的尊崇對象.他的命,真的可以同等於交換另外一個純真的小生命嗎?
  而且殺了他,等於讓另外一個家庭失去親人,既然自己這麼努力就是為了挽回家人的生命,又怎堪奪取別人的性命?那最後會不會也賠上自己的,也同時毀掉自己的家庭?
  這真的是很難的抉擇阿!只是天無絕人之處,希望應總會在不經意的時候出現.
  


  片中,麥登從一開始是個溫柔體貼的丈夫及父親,在受到金錢上面的壓力後,性格開始逐漸轉變.不如意的時候,他開始有砸毀東西以及主動攻擊的傾向(玉石俱焚),甚至耐性全無會打老婆. 然後心中又不斷受到人性及良心的煎熬,到底該怎麼辦呢? 我想他一定很想重來.......

  結局的走向在片中,就逐漸可以猜到,只是當第一次槍聲響起,我感到驚訝,第二次的槍響時,卻是感到無限的惆悵及無奈了.

  片中的一個主要配角,就是擦汽車車窗的兒童.他們也顯露出當時社會的貧窮,以致於孩子需要這樣出來掙錢.而擦車童也連結了一些橋段,比方說因為擦車童,才讓麥登找到委託他殺人的陌生男子.最後也將是他們,通知剛發生的槍殺案.

  另外,很喜歡導演使用水倒映出人臉,以及從水裡看岸上人的那種拍攝手法,前者讓人難以確定是不是真實的,感覺起來搖晃易逝,就好像主角麥豋的心情一樣,他覺得自己已經不是原來的自己了!後者則呈現不一樣的風光及敘事角度,似乎也隱含著水落石出的暗示吧~~ 


  

※劇情簡介(轉貼自開眼電影網)(這劇情簡介有雷,慎看!)
  麥登的兒子紐曼亞突然生病住院,醫生囑咐爸爸麥登得盡快將他送往柏林動手術,否則隨時可能會死去;但是這個手術卻得花掉四萬歐元,原本就不是富裕人家的媽媽瑪莉亞,為此心急如焚,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瑪莉亞為了籌措兒子的醫療費而登報尋求協助,一名神秘男子來電,表明願意出這筆錢,但是交換條件卻是要替他殺掉某個人!麥登鋌而走險,依約殺了那個人,但是就在他要取款時,那人卻消失無蹤…。


  麥登在兒子幼稚園裡,結識了富裕鄰居伊蓮娜。美麗善良的伊蓮娜在得知麥登兒子需要急救時,不僅主動鼓勵他,甚至更要慷慨解囊、資助他這筆醫療費…。而良心過不去的麥登,參加了死者的告別式,卻意外發現,他所殺害的人,竟然就是伊蓮娜的丈夫!
  夾在良心譴責和道德與救子心切間,麥登會向伊蓮娜說出真相嗎?還是接受她的援助?他又能獲得寬恕嗎?當麥登卯足了勁,全力處理這一連串意外時,更多、更震撼的意外,卻正排山倒海而來…。


  位居東歐東邊「巴爾幹半島」上的塞爾維亞,獨立才一年多,便以《搶救紐曼亞》入選為2008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部反映塞爾維真實面貌的黑色電影,直指道德與人性的邊際,精彩的劇本與演出,觸及了現今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現象,無疑是「M型社會」的最大警訊。

  獲得「保加利亞奧斯卡」最佳影片,德國威斯巴登(Wiesbaden)影展最佳導演獎、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等雙料大獎,以及義大利米蘭國際影展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多個影展大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