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週末趁影展空檔去MOCA看大衛.拉夏培爾的攝影展,儘管身體不適,但攝影作品太迷人,所以還是忍著看完囉!也還好是這樣,才讓我擁有超級豐盛的星期六!
 參觀的門票也好美,還很有巧思~~值得收藏!IMG_9226_resize.JPG 
 而且當我看完展覽時,赫然發現進場跟售票處都排了不少人,走出MOCA大門口,看到人龍已經橫跨半個MOCA展館了,好厲害~~竟然有這麼多人也有志一同想來看展,還好我們早到,完全不用排隊就入場了,而且MOCA場地也比較大,看展的過程非常舒服,不用像梵谷及米勒展那樣擠來擠去(沒辦法,這兩個是世界級大師~~)

 關於展覽及作者資訊如下

 

超潮攝影家─大衛‧拉夏培爾 2010/4/9 ~ 2010/5/30

關於 大衛.拉夏培爾

大衛.拉夏培爾,1963年出生於美國康乃迪克州,自北卡羅萊納藝術學校畢業後,他便搬遷至紐約,進入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及視覺藝術學校就讀;高中尚未畢業,就受到普普大師安迪.沃荷的青睞,得到他職業攝影生涯的第一份工作──Interview雜誌拍攝照片。

 

拉夏培爾長期為國際知名的刊物工作,如義大利VOGUE、法國VOGUEGQ、浮華世界、滾石、及i-D等雜誌的封面,就經常可見他那極端引人注目的攝影作品。他拍攝過的名人從影星、歌星、名媛、藝術家、運動員到政治人物等,包括:瑪丹娜、潘蜜拉.安德森、烏瑪.舒曼、伊莉莎白.泰勒、大衛.貝克漢、芭黎絲.希爾頓、小甜甜布蘭妮、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希拉蕊.柯林頓、女神卡卡、穆罕默德.阿里、圖派克.沙克、凱恩.威斯特、阿曼達.萊波雷、阿姆、菲力浦.強森、蘭斯.阿姆斯壯、及傑夫.昆斯等。

 

躋身當代攝影名家行列的同時,拉夏培爾進一步將創作領域,從平面攝影拓展到MV拍攝、表演活動場景設計、紀錄片拍攝、與裝置藝術等。2004年,他為不要懷疑合唱團拍攝的MV「這是我的人生」,不僅贏得了當年度MTV音樂錄影帶大賞的「最佳流行音樂錄影帶獎」,也為他自己拿下MPVA「年度最佳導演」的頭銜。同年,他拍攝了一部關於街舞的記錄短片「Krumped」,並以此延伸拍攝電影「RIZE」,於隔年在全球各地上映,佳評如潮,獲選為2005年紐約翠貝卡電影節的開幕影片。

 

近年來,拉夏培爾轉回到他創作的源頭,以純藝術展演的方式,於全球各大畫廊和藝術機構舉辦個展,在這些展覽中,他也突破了鏡頭與框架的格局,開始發展運用複合媒材及立體裝置創作。

 

被喻為「攝影界的費里尼」,拉夏培爾透過能用超現實的手法與一貫的鮮明色彩,徹底重塑了現實的面貌和給人的感受。他在自傳中明確表示,未來將持續從藝術史和街頭文化中汲取元素,創作更多紀錄及反映當代文化面向的作品,更多美好的成果,肯定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這個展覽是可以拍照的耶(但不能用閃光),超級無敵棒的,所以在看過之後,還可以跟這些作品合影,為自己做紀錄,超屌的
MOCA外觀則是佈置成這個樣子了,好彩色,很有現代感
這是日本藝術家原高史的[記憶的痕跡]創作,
IMG_9216_resize.JPG

近看

IMG_9219_resize.JPG


同時有3個以上的展覽可以看,所以到moca絕對可以耗用掉一個下午時光的
IMG_9220_resize.JPG


買完票之後要置物~~先自HIGH拍照一下
IMG_9222_resize.JPG
 

不然這個"我是票"等下就會被取下來~~(其實後來是被打洞而已XD)
IMG_9227_resize.JPG


紀念品展示,喜歡的作品明信片可以帶著走喔,一張NT 80
IMG_9230_resize.JPG


IMG_9231_resize.JPG


這張好酷, 但裡面沒看到說~~
IMG_9232_resize.JPG
 
還有這張也是只有明信片~~
20100417(044).jpg

售票櫃檯一直都很忙碌~~
IMG_9233_resize.JPG
 

準備進去囉
20100417(042).jpg

然後是一張超級大的攝影作品【洪水與覺醒】~~這才只是左半部
IMG_9234_resize.JPG


這是右半部,上面的模特兒都是他去路邊到處貼告示徵選進來的
而且都先一組一組模擬拍攝過,然後再全部集合在一起照的唷,所以工程非常浩大,布景也很耗工,但效果真是一流呢
IMG_9235_resize.JPG
 
說明:場面浩大、人物眾多、拍攝難度超高的【大洪水】,靈感來自米開朗基羅的西斯汀教堂壁畫,但刻意將故事場景,從挪亞的古代轉換為美國的現代,地點也換成了驕奢縱逸文化的代表──賭城拉斯維加斯。

 接著是以個別人物為拍攝對象的【覺醒】系列:有著聖經人物名字的平凡人,一個個載浮載沈於水中,形神恍惚而又平和寧靜,看似介於生死之間,懸浮於天堂與地獄的中間地帶。(這種顏色的字,轉貼自官方網站)
我覺得這一系列也好屌喔!!他抓到的神情及那一瞬間非常棒!

IMG_9236_resize.JPG
 

以下這幅是【天堂到地獄Heaven to Hell】

  【寇特妮.樂芙聖母慟子像】,明顯是米開朗基羅畫作【聖殤】的「當代社會寫真版」:名歌手寇特妮.樂芙懷中抱著的是,一個年輕的毒品受害者。聖母瑪利亞痛失愛子耶穌的聖像模本,被對比地轉化為一個世俗尋常的死亡場景。此作刻意將尋常男人與女人,置入了藝術史上反覆出現的一種神聖場景,除了展現攝影家本身對於藝術史名作的景仰認同,也刻畫了一種超越時空與文化差別,悸動全體人類心靈的命運課題──摯愛之死。此圖前景中,天真面對觀眾的小孩,則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手法的挪用,隱約扮演了「時代見證者」的角色意義。
IMG_9237_resize.JPG

手臂上的針孔還排成笑臉的形狀,真是服了它呢

【大教堂】揭示了人類的另一項共同課題:當處在患難之中時,人們總會尋求宗教或超自然的救贖力量,但惟有結合人類和衷共濟的精神和行動,才能走向光明與希望的未來。
IMG_9238_resize.JPG
 

災難與毀滅Disaster and Destruction
這系列好酷,很諷刺的感覺,對比好強烈
而以下這幾張是我最喜歡的~~

IMG_9239_resize.JPG
 

IMG_9242_resize.JPG
  在2005年創作的【世界盡頭的房子】中,斷垣殘壁、家毀而人未亡的戲劇性場面,刻畫了大難來時,為人母者極力保護襁褓的聖潔光輝,而畫面中從容優雅的人物,則讓人不禁聯想到拉裴爾畫中聖母子的古典形象。
IMG_9240_resize.JPG
 
 這個主題系列,包括了1999年到2005年之間所完成的十餘件作品,場景意象含括天然災害、交通事故、社會暴力、或世界末日,指涉內容混合了新聞事實、社會現象、和藝術家個人的想像。這系列的共同點是,都有個災難現場和時髦裝扮的劫後餘生者,她們的扮相與存在,對比著混亂的周遭環境,提供了二種揣測和閱讀:救難者或逃難者。這種刻意將毀滅與高雅並置對比的藝術手法,隱約也揭露了人類透過消費主義和自我滿足,來逃避現實苦難與心理不安;但也正是這種逃避心態,讓人們對於現實愈來愈麻木不仁──直到災難臨頭。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過度消費、名人崇拜、以及15年來的美國狂熱
Excessive Consumption, Celebrity Worship, and 15 Years Of American Obsessions】

  拉夏培爾的攝影作品,擅長以真實的事物構築一個又一個浮華夢幻的世界。這個由大量作品圖像所營造的「沙龍」展區,集結呈現了他近年創作中最超現實的各類照片,同時也舖陳了拉夏培爾藉由想像力來整合人間矛盾的詩意特質。
  拉夏培爾透過冷靜而嘲諷的鏡頭,凝視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類行為:奢糜浮華、貪得無厭、和物慾消費。這些行為所產生的無形社會力量,不斷地刺激人們追求更多的物質,也逐漸地讓人性受制於物質慾望。人們對於權力、名聲、財物、以及性的渴望,像黑洞一般,強力吸噬了過程中所遇到的一切,包括消費主義的受害者本身。
  臣服於消費主義的公眾名人,其實也是自我形象膨脹的產物,公眾形象的塑造,也成了明星/名人的社會通行證。拉夏培爾將鏡頭聚焦於這個議題時,利用明星的閃亮世界,雙向描繪出了每個人心中的自戀性格和自我表現心態,以及這之間一種既緊密又微妙的互動關係。
   這些名人能這樣跟他配合,兩者都很厲害
IMG_9241_resize.JPG
 

然後進入了畫牆區,這邊的作品超級有趣
這幅作品好像叫做你自己吃吧之類的~~
IMG_9243_resize.JPG


這幅是【做愛】,超讚的啦,雖然很小一幅~~
這麻豆也太屌了,他的系列照片都很驚世駭俗
IMG_9244_resize.JPG


這個也好讚喔~~潑在身上的肉醬有血腥的感覺,但美女的表情是愉悅歡樂的,就像是在做菜一樣
IMG_9245_resize.JPG

娜姐,大衛拉夏培爾這種風格跟她超搭的,我想他們應該一拍即合吧!
IMG_9246_resize.JPG


讚讚讚!
赤裸的肉身坐在破碎的鏡子上,坐在破毀的建築物前,
肉體看起來是畫面上最完整的物件,但完整性卻又被紅色的頭罩遮斷
所以視覺重心雖然是在白皙的大腿及胸部,但會一直分心去看紅色頭罩下面的臉
IMG_9247_resize.JPG
 

LADY GAGA!!!  她如果沒出現在這一系列,這區可真是一大損失
這張作品的"服裝"有點像TELEPHONE那隻MV裡面的某個畫面~~
IMG_9249_resize.JPG


我相信GAGA的搞怪也很合大衛拉夏培爾的口味
IMG_9250_resize.JPG


我現在好愛女神卡卡阿~~他好屌,我欣賞能這麼真誠搞怪,而且又有創作天份的天才!
這次攝影展的CM中,也有搭配Lady Gaga的歌曲PAPARAZZI,那首歌好好聽~~
我本來還以為是瑪丹娜的,沒想到就是我的女神唱的,太酷了!
IMG_9253_resize.JPG


這幅也滿厲害的 XD
IMG_9254_resize.JPG


在樓梯轉角處~~ 很巨大的畫牆,中上就是票券上的那張攝影作品,好美
這樣比較就知道,其實LADY GAGA的照片是很小的!
IMG_9255_resize.JPG


這邊有沙發,看累可以稍微休息一下
IMG_9257_resize.JPG


這個有噴奶喔~~好棒
IMG_9260_resize.JPG


阿姆!這張真的讓我印象深刻,太符合這個人了,夠驚世駭俗!阿姆的歌曲及言行也很具爆炸性
IMG_9261_resize.JPG


阿哈~~這是地獄的懲罰~~真是赤裸裸呢
IMG_9262_resize.JPG
 

已逝的Alexander McQueen,也是著名的搞怪服裝設計師
20100417(005).jpg


真喜歡這種一次享用的大畫牆,作品說明貼在椅子區的前面地上,
所以是可以坐在椅子上,好好的慢慢的觀賞唷
IMG_9263_resize.JPG


草原上的孤獨肉身
IMG_9264_resize.JPG


IMG_9265_resize.JPG


這張,這張,叫做visit from Aunt Dot.....
跟我那天的心情也太像了吧!!!!
IMG_9266_resize.JPG


四個大奶的偏執狂.....
奶子夠用就好了, 沒有要哺乳, 生那麼多個幹麻?!
IMG_9267_resize.JPG


毒蟲背後的瑪丹娜畫像
IMG_9268_resize.JPG


這個很有趣~~著色效果~~
IMG_9269_resize.JPG


然後因為相機沒電了,所以之後都用手機拍!
伊旺麥奎格!
20100417(006).jpg


女神卡卡再現!!
20100417(007).jpg


20100417(008).jpg


布蘭妮剛出道的模樣,與現在大相逕庭了~~青春無法one more time!
20100417(009).jpg
 

娜姐!
20100417(010).jpg


這是日本女打仔,萬惡城市中他拿武士刀砍人真是太帥了啦
現在不砍人,改炒麵XD
20100417(011).jpg
 

這張叫【舔陰雷克斯】XD
20100417(013).jpg
 

20100417(012).jpg

人間觀想Meditation

  拉夏培爾對於具有「超越」意涵的藝術主題特別感到興趣,例如:從日常作息中發現神的訊息與存在,或者超脫人人無可避免的死亡時刻。以「耶穌是我的好朋友」為名的六件作品,即是在美國的街頭、餐廳、住屋內等日常環境中,重新上演的一幕幕新約故事:最後的晚餐、耶穌復活、用石頭打死罪人、抹大拉的瑪利亞用頭髮為基督洗腳等。
  一群表情迷思而無助的年輕人,因為受到吸引而圍繞在耶穌身旁,他們互信互賴、對彼此具有強烈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感重建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化解了城市的冷漠和疏離感,這對拉夏培爾來說,正是重建人與神之關係的重要基礎。他藉由這系列作品,詮釋了耶穌所代表的信息和宗教的本義:神不是審判者,也不是畫分者,而是所有人的好朋友,包括那些被邊緣化的人在內。


20100417(014).jpg


芭莉絲希爾頓~~這張名字很好笑,叫做【Hi, bitch. Bye, bitch!】
20100417(015).jpg



20100417(016).jpg
 

  【掠奪非洲 Rape of Africa】的攝製,參考了十五世紀義大利藝術家波堤切利的著名畫作【維納斯與戰神】。在原作中,穿著半透明白色長袍的愛神維納斯,凝神注視著身邊的沈睡男子──戰神馬爾斯。戰爭導致死亡、傷痛和毀滅,但是在這幅畫中,戰神處於休眠狀態,他的致命武器也成了小精靈們的玩具。波堤切利想要傳達的訊息相當清楚:用愛終止戰爭。
  拉夏培爾以三個黑人小男孩取代原作中的小精靈,原來的長矛也變成了現代版的槍支。此外,他又在原有的英雄美女角色對照中,加入了種族議題的元素:黑人與白人。安穩沈睡的戰神馬爾斯,延續了古羅馬以來的角色典型──一位英俊挺拔的白人,身旁圍繞著黃金打造的武器和戰利品,包括手榴彈、手槍、金塊、珠寶、飾品、以及一個鑲著鑽石的骷髏頭。而端坐在畫面左邊的維納斯,被置換為一個摩登打扮、美麗、順服、唯命是從的非洲女人形像。
  在波堤切利詮釋希臘神話的畫作中,白色維納斯是勝利者,但是在拉夏培爾的作品中,黑色維納斯與公雞和綿羊被擺放在一起,暗示她和這些牲畜一樣,都是可以被掠奪擁有的一種「財產」。畫面後方,明顯已被殖民者和資本主義開發破壞的非洲景觀,以及前景中,身受其害而茫然不覺、乃至於持槍戲耍的非洲小男孩,在在說明了,拉夏培爾試圖以創作來刻畫並批判所有以強勢文明來宰制弱勢地區的野蠻行為。

 
裂縫~~
20100417(021).jpg


【糖果清真寺】,看起來好好吃
20100417(022).jpg
 
  【糖果清真寺】以寓言手法,抨擊了西方社會對於伊斯蘭教的成見與看法。於此,拉夏培爾透過導演式的鏡頭,將回教清真寺裝扮呈現為童話故事中美麗引人、鮮豔可口、其實內藏殺機的「糖果屋」,他藉著這種「迪士尼情調的清真寺」,類比和諷刺了西方世界每將回教徒視為恐怖份子的一種心理情結。

 

 聖戰Holy War
20100417(024).jpg
 
  拉夏培爾透過【聖戰】這件影像裝置作品,諷刺和批判了當今以宗教為名而發動的各種戰爭,左右圖像與好萊塢式的文字搭配,也幽默地點出了人們以神聖包裝戰爭、以戰爭保證和平的荒謬說辭。此作以類似電影院廣告的紙箱裝置而成,用以調侃當代新聞傳媒的歪風──報導誠可貴,娛樂價更高。新聞中那些駭人聽聞的煽情內容,讓報導變得極富戲劇效果,也讓這個時代的人們,失去了對於世界真相的理解與普世價值的關懷。

【準殉教者和72位處女】
20100417(025).jpg 
  回教徒相信,願意為宗教犧牲的烈士,將會有72個處女在天堂裡侍候他,拉夏培爾的【準殉教者和72位處女】,是立意批判這種傳說的一件作品。於此,他挪用了童話「格列弗遊記」中的情節畫面,讓72個回教女人裝扮的小芭比娃娃綁架一位褐膚大男人,清晰的場景和人物,呈現了二面的意涵──72位處女,究竟是要勒令猛男完成使命,或阻止他執行所謂的神聖任務,其實是個啞謎。但這已足以說明,拉夏培爾對所有假神聖與宗教之名、行鬥爭及殺戮之實的論調,是不分東、西,一概予以譴責的。



20100417(026).jpg
 
 【撞毀】系列,有意探討名車所代表的社會價值觀,這些車輛所耗費的能源和金錢,讓人們的過度消費到達極限。這些名車的撞毀反而讓我們看清了物質的易逝性,和「顯示性消費」時代的終結。
20100417(028).jpg


  【負性貨幣】系列創作,也是具有一語雙關意涵的實驗性作品,拉夏培爾將美金紙鈔當成底片,直接放進印相放大機中,讓光線透過紙鈔投射於彩色相紙上,由此產生了正反兩面圖案重合、桃紅色調鮮明的美鈔新圖像。將實體鈔票權充虛擬底片,直接對應了一個構築在假財物和假資本的經濟體系,終將導致垮台崩潰的危機。
20100417(027).jpg
 

美國文件Recollections in America

  本系列作品,是拉夏培爾利用電腦軟體,將買來的二手相片重新改造拼貼而成的實驗性作品,原圖內容都是70年代時期,一群好友為了不同原因而聚集慶祝的場面。拉夏培爾將這些照片加工修改,刻意突顯出這些照片中,一種把酒言歡的場面氣氛,和此起彼落的美國文化符碼──槍支、星條旗、老鷹國徽、血氣青年、布希總統大名…,這個實驗性的作品系列,充份昭示了他個人對於政府機構透過「國家主義」意識來遊說人民,乃至發動「外援戰爭」的一種批判之情。
  70年代是「美國夢」的尾聲,拉夏培爾藉由這些照片指出當時社會中的矛盾:他們的愛國情操,始終擺盪在和平主義和侵略主義之間。拉夏培爾不願意透露相片中哪些部分是原本就存在的、哪些是他修改和增加的,因為這種真假交錯和密而不宣,反而更能突顯出媒體文宣中,事實和虛構總是混同的社會現象,和當權者喜歡透過媒體操弄權力的政治戲碼。


20100417(030).jpg
雙重約會,ㄎㄎ~

20100417(031).jpg
狗跟嬰兒都喝酒

純真寓言Auguries of Innocence

  本系列標題「純真寓言」取自英國詩人威廉‧布雷克的同名詩作,其內容描述了各種存在於人世間的二元矛盾──人類與自然、剎那與永恆、擁有與失去…等。
  2007年被視為一個奢侈浪費和過度消費的年代高峰,拉夏培爾於此時創作了這個系列作品,用以預言這個墮落時代不可避免的結局。這些作品赤裸裸地描述了人們的貪婪,和利用物質追求來證明自我價值的迷戀心態。

20100417(032).jpg
 
 作品【墮落─所有能到手的永遠不夠】,透過超現實的對照手法,以右邊即時行樂的人群,對照左邊傷慟死者的場面,遙遙呼應了十五世紀荷蘭畫家波希作品「人間樂園」之中,對於人類貪婪心性的揭露。

20100417(033).jpg


20100417(034).jpg
 

最後就是可以看大衛拉夏培爾執導的MV,我們看到有布蘭妮的Everything、
NO DOUBT的It's My Life, 這首讓LaChapelle得到當年度MTV音樂錄影帶大賞的「最佳流行音樂錄影獎」及MPVA「年度最佳導演」, Blink182的Feeling this
看別人的BLOG, 還寫到The Vines - Outtathaway!、Moby - Natural BluesChirstina Aguilerra - The voice Within


別人的深入分析BLOG請看:
超潮攝影師─大衛‧拉夏培爾David LaChapelle (上)
超潮攝影師─大衛‧拉夏培爾David LaChapelle (中)
超潮攝影師─大衛‧拉夏培爾David LaChapelle (下)
超潮攝影家David LaChapelle


到了樓下,這是關於561個人的記憶本子,每一本裡面寫著不同的想法,放很久後就真的變成一個回憶
裡面寫的東西有的很好玩,是些國中生的,有的人很正經八百,有的很好笑,這算是一種集體創作吧
滿酷的說~~這作品有500多人的想法參與著
20100417(037).jpg


然後這個房間就是日本藝術家原高史的【記憶的痕跡】自2000年起就開始在全世界各地展出唷
20100417(038).jpg
 

 這項計畫主要從本地居民口述大同區的歷史,及個人對社區的相關經驗,再從居民的分享中去檢視過去的歷史和特色如何造就現今的大同區;此計劃特別注重那些歷經多年歲月已逐漸被沖淡的記憶,而藝術家希望藉由這項計劃能將這些記憶留下。剛開始,原高史會進到社區居民家中進行一對一的訪談,之後藝術家會從居民的對話中選出他印象最深刻的幾句話,再針對這幾句話進行他的畫作。在創作過程中,不只有藝術家自行創作,他會廣邀社區居民一同參與,把口述的內容一併放進畫作中,再設置於本館的窗戶上。


 屆時當代館外牆上的每幅畫作會將片段的記憶串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當居民經過瀏覽時,就可以把故事保存在腦海中。因為這些記憶同時也代表了大同區共同的歷史,如此保存使之不再失落,正是此項計畫的主要願景。


 並且藉由共同參與創作【記憶的痕跡】,社區居民的生活更添豐富的內涵。對藝術家而言,創造出一個人人能參與藝術的環境一直是他執行這項計畫最主要的動力。他也由衷地希望這項計畫不只能與社區居民對話,更期待每位欣賞者能與之共鳴。


20100417(039).jpg


20100417(040).jpg


20100417(041).jpg
 

創意發想:原高史 (Takafumi Hara)

創作團隊:原高史 + 大同社區居民 + 台北當代藝術館

創作材質:畫布/壓克力顏料

創作理念:「記憶的痕跡」這項空前絕後的創作,將當代館層層包裹成為一座壯觀的歷史載體。外牆上的每幅畫作,代表著每一個片段的記憶,一段段記憶,串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當民眾經過當代館隨意瀏覽時,故事已經烙印在腦海中。這些記憶,不僅是個人的記憶,同時也大同區整體記憶,藉由這種方式,也使得一個族群的記憶保存下來不再失落。

 

創作方式:藝術家原高史延續之前各地展出的計劃,拜訪本地居民,進行長時間的對談。受訪者包括當代館館長,早餐店的老板娘、歷史學家、印刷人員、國小和國中的校長,大同區的長者…。受訪者的年齡則從十幾歲到八十幾歲,內容囊括政治、教育、社會、宗教、世代、及歷史…等各類議題。之後藝術家再從這些訪談中節選出六十七句印象深刻的話,搭配其創作的圖像展出,其創作靈感來自訪談內容,以及訪談期間對台北的印象。

 

創新當代:這次在台北的創作訪談,原高史明顯感受到世代差異,從他節選的訪談內容就可以看出:雖然不同的世代間存在著代溝的問題,然而大家皆尋求改變。他深信透過圖像來詮釋文字,可以帶給觀眾不同的觀感,進而用不同的角度去發掘不同世代的言談有多元的思維在其中。結合文字與圖像來傳遞訊息,是一項全新的嘗試與突破;相信對於觀眾來說,亦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然後就看完,準備拿東西要趕回新光戲院看下一場電影了,結果就看到這些人在排隊等入場
20100417(045).jpg


這個是排隊等著買票的人龍,好厲害,這裡應該很少出現這種盛況吧?!
20100417(046).jpg


超過100人有喔~~
讓我非常爽快,總算不用排隊不用擠,早起的鳥兒有蟲吃!YA~~
大家有空快去看,展覽真的超屌!
20100417(04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