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何謂「十二五規畫」?

意即「第12個五年規劃」,從2011到2015年實行。
五年規劃在2006年以前稱為五年計畫,是中國從1950年代就開始實施的經濟發展計畫。

第一個五年計畫於1953年至1957年執行,簡稱「一五計畫」,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前蘇聯協助設計的156項建設項目為中心,建立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至1958年開始執行第2個五年計畫,即「二五計畫」,不過,因為1958年至1960年的「大躍進」及「反右傾」造成3年的空窗,因此之後的計劃便向後遞延展開。
1966年到1970年的「三五計劃」主要發展農業及國防。
1971至1975年的「四五計畫」則是提出「以階級鬥爭為綱,狠抓戰備,促進國民經濟的新飛躍」的口號。
「五五計畫」建立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八五計畫」時期則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階段。
1996至2000年的「九五計畫」以資本密集為主要訴求,目標則是人均GNP「翻兩番(4倍)」。
「十五計畫」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並強調要加快發展。
「十一五規畫」則注重農村及區域經濟發展,以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為目標。
「十二五規畫」則將從國強到民富,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繼續進發,人均GDP將超過5000美元,並從高成長轉為做長做穩。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所以「十二五」規劃的主要內容將以民生為主線,以經濟結構調整為目標,進而達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目標。
擴大內需成為規劃中的重要關鍵詞之一,而內需主要包括消費和投資兩大方面。
從投資的角度,十二五期間將圍繞中西部的區域規劃、城鎮的保障性住房展開,決定了裝備制造、鐵路基建、醫療改革、以及新能源汽車等行業仍然處于增長的周期。

--
 新華財經資產管理部首席經理人陳小新認為,十二五規畫的精神在於先把目標與方向抓好,比方說下個五年,產業要從粗放到精緻化發展,經濟相貌從投資向消費發展,基礎設施的布置則從鐵軌、機場、公路等建設,到飛機、火車、高鐵等設備的研發。
 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海外投資總監林浩凡表示,十二五的重點,第一個就是從注重投資出口轉為發展內需,第二就是從勞動力密集及高耗能轉向高科技及低碳,第三是「民富」,因為中國社會發展至今,已經從政府有錢、地方政府有錢到企業也很有錢,但是財富卻沒有到居民的口袋裡,但為了要發展內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消除貧富差距,這勢必要從提高百姓的收入做起。因此歸納起來,十二五最重要的產業發展就是內需及能源產業。
 能源類還可以再細分為5個產業,分別是污水處理、回收精鍊等節能環保業;新能源設備供應商,如風電、太陽能、核能發電等;電動車;鋰電池因技術上還未發展成熟,一旦有哪個機構在材料上能有突破就可勝出;最後則是節能減碳類,如LED、智能電網等。
 至於消費產業則是所有分析師及基金經理人一致所看好的,而且大陸的產業趨勢只要確定就會走好幾年,不像台灣電子業的明星股王會輪動得很快。林浩凡最看好的是玩具業,因為當大家收入提高,但還是只有一個小孩時,想給孩子的勢必會很多;再來則是不可或缺的食品、飲料,不過預期會走向較高檔;另外還有百貨零售業及旅遊;最後則是醫藥,以中國人愛吃藥的習性而言,這個市場成長空間極高,而且專門科別的發展較大,例如眼科、皮膚科、醫學美容等。
 在西部大開發方面,陳小新認為將分為以長江沿岸為主的物流集散中心、製造中心,如重慶、四川等,該區不僅運輸方便,還有大量的勞動力及消費力,城鄉差距不會太大,可發展無煙工業。另外一個就是以能源、原材料為發展重心,如內蒙、新疆、西藏等地的省會城市,化工產業有機會在此區被帶動,但若要在當地取材,地方政府可能會有特殊考量。

上證5年攻上萬點 機率9成

 從資本市場來說,由於今年是調整轉型的時期,中國股市也的確走得比較弱,但林浩凡認為,十二五規畫將從明年正式開展,若經濟型態可以正式轉變成功,從出口投資導向內需發展,那麼就可以樂觀預期A股將在5年內衝上萬點。因為十一五規畫時,大陸的發展方向是做大做強,當時就讓上證指數從2005年中的998點起漲到2007年的6124點,漲幅高達5倍以上,那麼經過近3年的回檔修整後,上證指數從3000點左右的位置漲3倍到萬點,機率將有9成以上。
 陳小新指出,大陸資本市場接下來也同樣會經歷結構性調整,因為以目前證券市場的市值結構而言,反應的是20年前的狀況,也就是金融、能源、金屬股比重較高,但其實上半年來電子信息、醫藥及消費板塊漲幅比較高,整體市值逐漸提高,鋼鐵類及一些傳統產業則順勢下降,然而這趨勢單就從上證指數的漲跌是看不出新興行業崛起這樣的變化。因此未來觀察中國股市應該要從多個指數走勢去判斷,並可預見未來股市的結構性變化仍舊劇烈。所以投資面上,若選擇消費、新興戰略產業相關的ETF或中小型股基金,才能較貼近反應十二五結構下的真實經濟狀況。

----------------------

調控打壓政策 都是大型房產股的買點

 陳小新認為,由於資金進出不易,加上投資渠道少,因此房地產在過去十多年來被低毛利率的出口型企業當作保值且高報酬的投資組合產品,結果房地產成為大陸經濟火車頭,到現在有泡沫化危機,但這是一個結果而非原因。在接下來的經濟結構轉變中,若高端設備製造業及消費產業崛起,可以吸收一部分的流動性,並且把利潤持續投入行業中,就像可口可樂賺來的錢,是拿去繼續投資擴張工廠及行銷據點,而非拿去購買房地產,那麼房地產作為經濟唯一驅動力的歷史使命就可告一段落,打壓房價的調控政策也會暫歇。未來房地產市場走向,會更注重消費端而非投資端。
 但大陸政府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房地產,所以只能力阻泡沫,但不能讓房價反轉下跌超過2成,否則屆時要花更多力氣及金錢去撐住崩跌的頹勢。
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海外投資總監林浩凡表示,目前大陸房價仍未走跌,以上海來說,好地段及豪宅產品仍受到歡迎,像位置已經接近浦東機場的星河灣樓盤,開賣第一天200多套就被溫州商人及諸多投資客搶訂一空,因此房價其實是有極大的需求所支撐的。在大陸居民收入提高,更買得起房子後,房價就更不可能下滑。因此未來每次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推出時,都是房地產股不錯的買點,尤其是擁有高級地段土地儲備的大型開發商,還有能蓋出精緻好房的建商;至於體質不好的小公司在每次的調控時,都有可能被淘汰出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