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因為李國修掰掰後,接下來進劇場看戲的人會不會變多,
其實舞台劇多半很親民,甚至超好笑的,
有些具實力的劇團其實挺厲害的,
例如身聲劇場、台南人劇團、莎妹劇團、仁信合作社、同黨劇團、創作社劇團、魚蹦、萬華劇團、人力飛行劇團、末路小花等。
但也有很多新起之秀還需要被看見。

大家一起來小劇場探險吧~~~~~
最近有興趣的戲
金枝20‧經典呈獻 浮浪貢開花【首部曲‧豪華復刻版】7/26~7/28

台北藝術節:SMAPxSMAP、《三姊妹─人形機器人版》、伐木樂園

同黨劇團《先聲奪人:當代經典讀劇節》
2013/9/7(六)《梅蒂妮》
2013/9/8(日)《愛情評說》
2013/9/12(四)《皮臉》
2013/9/13(五)「??」劇目現場揭曉
2013/9/14(六)《有人來了》
2013/9/15(日)《遺忘前的最後悔恨》

曉劇場《她獲得約翰的吻並成為胡立德的女人》~ 一個妓女的房間 9/6~9/8

同黨劇團《馬克白》MACBETH 10/24~10/27

大開劇團溫馨家庭超喜劇《金花囍事》經典加演 11/9~11/10

台南人劇團《安平小鎮》

====================================================
「京戲」下筆前 李國修哭掉兩盒面紙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2013.07.03 04:58 am


不變的答案

當被問到最滿意的作品是那一個?李國修從來沒有改變過答案:「我最滿意的作品是下一個!」





再見,我的戲我的愛。
圖/屏風表演班提供

「我認為選擇一個翻譯劇本演出,是便宜行事,是二手創作。我自信創作的素材就在身邊,就在自己腳踩著的這片土地上。」印刻文學原本預訂七月八日出版「李國修戲劇作品集」,沒想到成為他的紀念集。


該書收錄李國修的廿七部劇本,共計九十四萬字;李國修堅持不演翻譯劇本,屏風創團以來,每部戲都是李國修自己寫劇本、或與團員集體創作而成。

這廿七部劇作中,有十三齣戲列為定目劇本,包括「京戲啟示錄」、「半里長城」、「女兒紅」等。因為受歡迎,每隔一段時間,便會重製演出。

但李國修也曾經歷不被觀眾認同的低谷。他在劇作集的序中回憶,屏風表演班創團作「一八一二與某種演出」,首演五個場次只有五百人次觀賞。

演完後,李國修看到觀眾搖頭歎息走出劇場,他感到「低落、不安、自責」,「為什麼要在劇場做一齣讓觀眾看不懂的戲?」

從第二部「婚前信行為」開始,李國修堅持「說故事」:「我以為觀眾進劇場,至少他們可以看見一個故事,一個可能與他經歷有關的故事。」

一九九六年推出的「京戲啟示錄」,被李國修視為創作的轉捩點。「京」戲之前,李的作品多是純賴想像力完成的故事。寫「京」戲時,已至不惑之年的他回顧前半生,發現父親對他的影響如此之深,「感受到那股傳承的精神與壓力」,因此完成以父親為原型的「京戲啟示錄」。

李國修在序中表示,在「京戲」劇本落筆之前,他哭掉了兩盒面紙;從此,「我開始學會在舞台上更深刻地呈現生命故事。」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屏風指出,李國修在六月入院這段期間,已宣布由製作人林佳鋒接任藝術總監。

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呂柏伸看待台灣劇場後續情況,認為早已是各分天下局面,不致因李國修辭世產生太大改變。他表示,目前大、中、小劇場都各有許多代表劇團,除了部分商業劇團特色明顯,其他多反映創作者的偏好。

大型劇場方面,表演工作坊以賴聲川為品牌,有長期固定觀眾;果陀劇場以音樂劇、國外知名劇本等取勝;綠光劇團擅長台灣生活寫實劇情;和屏風都有風格差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